回想起来,霍金年幼时的学习状态似乎并不出色,他直到后来才学会了阅读。进入学校之后,他在班级中的成绩从不曾名列前茅,作业往往杂乱无章,以至于老师们甚至认为他已无可救药,而同学们则常常戏谑地把他比作“爱因斯坦”。然而,这个被人看轻的小男孩,却在未来的二十多年里成长为物理学界的一位顶尖大师。这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霍金开始对世界运转的奥秘产生浓厚兴趣。他经常拆解物品去探究其内部结构,但当试图将它们恢复原样时,却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他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责怪他,他的父亲甚至自告奋勇担任他的数学和物理学导师。
十三四岁那一年,霍金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有着深刻的热情,即便中学里的物理课程显得过于简单、枯燥,但他相信这是科学研究之门的一个重要入口,是解决人类存在与目的的问题关键所在。在此之后,霍金踏上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