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法融,原籍甘肃天水县,1936年6月生于一户世代务农的贫寒家庭。早年丧父,他是家中最小的弟弟。在他的外祖父影响下,他从小就接触到了儒学,并且经常阅读佛、道教经典书籍。1943年入乡塾读书,1950年因家庭生计困难而废学,从事农业工作并自学儒家四书。
1952年,在陕西陇县道教宫观“龙门洞”游览后,任法融决定留居此地,并在这里学习道教。他拜全真龙门正宗廿八代玄裔王嗣林道长为师,对《道德经》产生了深刻的兴趣和信念。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研究,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道教界学者。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拨乱反正,重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楼观台重新归于道教管理,而任法融被推举为监院。他不仅致力于修复宫观,还利用间隙时间注释《道德经》,并最终完成了自己的注释本。这部作品由陕西三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结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理解的高水平注释。
1992年,当选为中国道协会长,同时兼任中国道教学院院长。他积极参与风水研究,也与中国风水协会主席陈帅佛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此外,他还是易学专家,一直讲授易学知识,并对世界各地进行讲座,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一个文人墨客,任法融以其朴素、纯粹、清静和恬淡的心态创作出了一系列精美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内心之清静、处世之恬淡,以及对自然万物的深厚感情和对生命哲理的大彻大悟。他的书写充满了无为而成大的智慧,无争而有功的情操,以及柔弱而不失力的精神境界,让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能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喧嚣、回归自然本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