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任法融道长在自然景观中探索国学经典文章的智慧

0

任法融,出生于甘肃天水县的贫寒家庭,他是家中最小的弟弟。他的外祖父是一位清末秀才,对儒学有深入的研究。任法融从小就接受了儒家的教育,并且在家中自学佛道经典。

1943年,任法融开始读书,但因家庭经济困难,在1950年放弃学业回到家中帮助农活。他通过自学继续学习儒家四书,并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在1952年的春天,他到陕西的一个道观“龙门洞”游览,这里曾是元代著名道士丘处机得道的地方。他在这里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决定投身于道教。

任法融拜了一位名叫王嗣林的全真派大师为师,开始系统地学习道教经韵和仪式。然而,他并没有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经忏道士,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和研究《黄庭内景》、《太上老君阴符经》等重要文献上。他认为这些文本不仅蕴含着哲理,而且具有实用价值,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宇宙万物和人生的奥秘。

随后,任法融离开龙门洞,前往楼观台 道院继续他的修炼。在那里,他遇到了梁宗和一位多方面知识渊博的大师,他们共同研讨儒家五经以及《易经》等古籍。这段时期对任法融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他学会了如何将儒家的智慧与自己的信仰相结合。

1964至1966年间,任法融专注于研究《道藏精华录》,这份文献汇集了许多高级禅者对《老子》的注释。这次阅读使他对《老子》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也增强了他的文化素养。在十年的动荡时期中,即使面临种种挑战和困难,任法融仍然坚持他的信念,不断探索并阐述《老子的》哲理。

1978年之后,当中国政府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时,楼观台重新归还给当地的管理人员。1980年代初期,由于财政短缺,该庙院需要资金来维修建筑物,因此 任法融承担起筹款工作。此外,他还利用闲暇时间致力于撰写关于《老子的》注释,这项工作持续约5年,最终完成了一部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它以“楼正本”的版本为底本进行编写,并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定稿。这部作品被视为当代的一项巨大成就,因为它成功地结合了古代智慧与现代解读,使得更广泛的人群能够理解这部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核心思想。

除了这一系列著作之外,任法融还有其他几部相关著作,如 《太上老君养生十四字诀》,以及有关周易、阴符经等其他重要文献的注释。此外,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地图绘制者,以其对于风水学方面的独特见解而闻名遐迩,与中国风水协会主席陈帅佛保持着长久友谊。由于其卓越贡献及忠诚服务於传统文化领域,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民宗委副主任,以及中国道协会长兼中国道教学院院长等职务,从而影响着更多人认识到中华文化之美好价值,以及它们如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为世界各地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