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公元前395年-前338年),卫国人,法家代表人物,辅佐秦孝公实施变法,使秦国强盛。商鞅变法包括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等改革,并制定严酷的法律。其思想影响了秦国的发展,但也遭到了贵族势力的反对,最终被诬陷谋反战败身死,其尸体被车裂示众,全家被杀。
在历史上,商鞅以独立的思想和实践,被认为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他提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重刑厚赏,以及主张国家统一民众的心智。这些思想后来形成了“商学派”,成为秦朝乃至其他朝代的一种治国理念。
他的著作《商君书》记载了他关于政治和经济管理的见解,其中包含对如何通过法律来治理国家以及如何实现国家富强的建议。此外,他还提出了许多其他关于农业、军事和社会管理的问题。
虽然他最终因失败而被杀,但他的思想和政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成为了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在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