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字平子,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成就在天文学领域尤为显著,他是浑天说代表人物之一,对月亮的本质和月食的原因进行了正确的解释。他还观测记录了2500多颗恒星,并设计制造了一台名为“漏水转浑天仪”的世界上第一台能准确模拟天象的机械装置。此外,他还发明了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以及其他各种机器,如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飞行数里的木鸟等。
张衡共著有32篇科学、哲学和文学作品,其中包括《灵宪》和《灵宪图》,这两部作品都是关于天文知识的重要文献。在纪念他贡献方面,人们将一个位于月球背面的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并且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对张衡给予高度评价:“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后世因其在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将他尊称为“木圣”或“科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