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张惠言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的新希望

0

张惠言(1761-1802),清代词人、散文家,原名一鸣,字皋文,出生于江苏武进(今常州),逝世于北京。自幼聪颖好学,以易经为入门,便深通天地大义。在年轻时,他便开始担任童子师的职务,展现出其早慧和才能。嘉庆四年,他以科举考试中进士之成绩,被选为庶吉士,并参与编纂官府的重要文献工作。六年后,当他完成了这段学习和工作时,就被授予翰林院编修的高级职位,在那里继续他的文学事业,最终在任上去世。

关于张惠言的作品,我们知道他留下了46首优美而又富有个性的词作,这些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首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他最著名的一组词是《春日赋示杨生子》中的五首,其中如“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这些诗句巧妙地描绘了暮春景色,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淡定的忧愁与对流年的感慨。这两句“热肠郁思,如断仍连,全自变出。”正是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赞赏他的这种写作技艺。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作品,如《杨花》,通过借用杨花形象抒发作者怀才不遇、飘泊生活的心情;还有《出关见桃花》,描述了一片桃花,“向人独笑”,但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无常命运的反思。此类作品充分体现了张惠言所追求的人性化和意境化,以及常州词派强调比兴寄托、意内言外的手法。

尽管张惠言编辑自己的《茗柯文编》和《茗柯词》的标准较严格,有时候过于苛求,也可能因此忽略一些细节并附会解释,但在评论历代诗人的方面,他相比浙派更能保持公允恰当。他自己的创作则笔触较浙派厚重,但也存在缺乏广泛社会意义以及用意隐晦的问题。总体来说,无论是在品味还是在影响力上,都值得我们去探索更多关于他的信息。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