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良——两次淞沪抗战的英杰 孙元良(1904年至200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家族世代仕宦。他的父亲孙廷荣曾任清朝知县,而他的叔父孙震则是国民军第五绥靖区司令官、第二十二集团军司令官。他的子孙仲祥,又名秦汉,是一位电影明星。
1926年,他入读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炮兵科,但不久便辍学回国。在中国,他担任过第一师野炮营营长、陆军第二师七团团长以及警卫军第一师一旅旅长等职务。他在1932年的淞沪战役中,以庙行镇击退了日军,这场战斗被国际社会广泛认为是“第一次击败日军的战役”。他因这次战功获宝鼎勋章,并升为第八十八师师长。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8月,孙元良率领部队坚守闸北阵地达76天,在这个过程中以四行仓库为据点进行抵抗。此后,他获得云麾勋章,被晋升为第七十二军軍長。他还参与了南京保卫战,但在该役后遭到撤职并受到查办,最终被拘押42天。在此期间,他展现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国家责任感。
之后,1949年他成为瑞祥针织公司董事长,并于1956年移居日本。1975年返回中国后,他继续致力于书写历史和撰写自传体作品,如《亿万光年中的一瞬》和《世界军事史》。2007年的5月25日,孙元良离开人世,其遗体火化仪式上述日期,并根据遗愿,将骨灰暂放林口等待适当时机安葬南京。这位传奇人物也是最后一位离世的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其生活轨迹与中华民族共同历经风雨,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