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第一次北伐驻军灞上的时候,有一天,一个穿着一身破旧短衣的读书人到军营前求见桓温。桓温正想招揽人才,听说来了个读书人,很高兴地接见了他。这位读书人名叫王猛,从小家里很贫困,靠卖畚箕过活。但是他挺喜欢读书,学问渊博。当时关中士族嫌他出身低微,瞧不起他,他毫不在乎。有人曾经请他在前秦的官府里做小官吏,他也不愿去。后来索性在华阴山隐居了下来。这次听到桓温打进关中,就特地到灞上求见桓温。
桓温想试试王猛的学识才能,请王猛谈谈当今天下形势。王猛把南北双方的军事形势分析得一清二楚,见解十分精辟,桓温听了不禁暗暗佩服。在他们交谈的时候,一边讨论国家大事,一边摸虱子,这让旁观者感到既诡异又不可思议。
桓温问他说:“这次我带了大军远征关中,为百姓除害,但为什么我来到这里,不被地方上的豪杰所迎?”王猛淡淡一笑说:“您不怕千里跋涉深入敌人腹地,却不渡过灞水。我认为大家不知道您的计划,所以都不敢轻易靠近。”
这一番话正好触及了桓温的心意。他虽然以北伐为名,其实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东晋朝廷树立自己的威信,在上对手。他驻扎灞上,并未急于攻下长安,是为了保存实力。而且,当时东晋内部矛盾重重,如果能顺利取胜,那将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但这种策略并未传达给外界,而是隐藏在他的心头。一旦有像王猛这样的人才站在自己这边,即使面对内忧外患,也有可能成功。此刻,只能看到这样的可能性而已。
于是,这个摸虱子的读书人就这样出名起来。不久之后,他还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即将发生的事情,将会决定这个时代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