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代的学术界,虞集以其卓越的学问和深邃的思想闻名于世。他出生于南宋咸淳八年的二月二十日,母亲杨文仲是国子祭酒,其祖辈都以文学著称。从小,他展现出了非凡的聪颖,在三岁时就能读书,并且在四岁时开始学习《论语》、《孟子》、《左传》等经典作品。他的教育不仅限于儒家经典,还包括欧阳修、苏轼等名家文章。
随着年龄的增长,虞集对儒学世界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14岁时,他师从吴澄,对儒学有了更加系统化的地位。在元朝统一全国后,虞集先在江西南行台中丞董士选府中教书,再到大都任大都路儒学教授,一直担任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集贤修撰。
他提出的关于学校教育的问题和建议受到皇帝仁宗的大力赏识,并被提升为国子司业和秘书少监。在泰定帝治下,他还曾陪同泰定帝去上都,用蒙语和汉语讲解经书,上都大臣对他的博古通今能力印象深刻。虽然他的建议如筑堤防潮水未被采纳,但后来海口设立万户之计,就是采用了他的说法。
文宗即位后,即命他为奎章阁侍书学士,并参与编纂《经世大典》,这是研究元朝历史的一个重要资料。当这部巨著完成后,文宗又授予他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职务,但由于眼疾,他请求外任未果。直到文宗及幼君宁宗相继去世,他才得以告病回归故乡。在崇仁县的一处安静的地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最终在至正八年五月二十三日病逝。而他留下的宝贵遗产,不仅是对元代文化与历史的一次全面回顾,也成为了未来研究者的珍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