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明朝末代宰相的悲剧故事
胡惟庸(?-1380年),汉族人,出生于今安徽省定远县。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他在明朝开国初期起着重要作用,但最终因被指控叛乱而遭朱元璋处死。
胡惟庸早年跟随朱元璋起兵,逐渐升迁至丞相职位。他以其智谋和能力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但随着权力的增大,他也变得骄横跋扈,对官员生杀予夺、擅自决定国家大事。他的行为引起了其他功臣和官员的不满,以及朱元璋对宰相专权的担忧。
洪武十三年,一系列事件导致胡惟庸被捕并受到审判。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胡惟庸之子意外死亡,他愤怒地杀害挽车的人,而这进一步激怒了朱元璋。不久后,中书省吏上书告发胡惷庸谋反,这一指控最终导致他与多名同党一起被处决。
然而,在追查过程中,被指控参与密谋的人数不断增加,最终株连者达三万余人。这场所谓“胡党”的清洗还牵连了一批开国功臣,其爵位被剥夺或追溯。而此次事件之后,丞相这一职务被废除,并且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以防止将来的宦官专权问题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