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经历
吴起出生于家境富足的家庭,早年在外求官不成,耗尽全部家产。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从东门逃出卫国。吴起和母亲诀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如果做不了卿相,就绝不再回卫国。”后来吴起拜曾参之子曾申为师,学习儒术。
侍奉鲁君
公元前412年,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的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和安阳。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为将,但由于他的妻子是齐国人,鲁穆公对他有所怀疑。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与无私,吴起甚至杀掉了自己的妻子,并表示不偏向任何一方,最终被任命为将军。在战胜后的非议中,有人指责他猜疑残忍,但最终还是因过度怀疑而免去了他的职务。
投奔魏国
离开了鲁国之后,吴起投奔到了魏文侯麾下。在那里,他凭借其才华和勇猛,被任命为将军,并辅佐乐羊攻打中山国。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现出了极高的领导能力,不分贵贱,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以身作则赢得了士兵们的尊敬。
大破秦军
在魏文侯统治期间,一系列成功的战役使得魏国成为当时强大的国家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由吴起率领的一系列对秦军的大败,其中包括临晋、元里的攻克,以及郑县、洛阴、郃阳等地的大捷。这一系列胜利不仅巩固了魏国内部,还威慑了周边国家,对秦始皇时代之前的地缘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谈论政事
在一次河西郡巡视期间,当一个大臣建议修建更好的防御工事以确保边疆安全时,武侯反驳道:“我们应该依靠我们的治理能力,而不是依赖天险。”这表明了一种更为深层次的政治智慧,即只有通过有效治理才能建立长久稳定的霸业。而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田文——另一个重要人物——以及其他人的认可,他们都认为能够像这样掌握政权并进行有效管理才是真正决定力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阴晋之战
随着时间推移,由于不断积累的人望与功绩,在一次宴会上设立不同的座位来表彰不同等级功劳,这一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士气。当秦惠公带领五十万大军进犯阴晋时,大批未立功者自发穿戴盔甲准备抗敌,这些士卒并没有等待命令就行动起来。这场战争中的胜利,再次证明了作为一个优秀将领及政治家的价值,使人们更加相信他的决策和领导力。
投奔楚国
然而,在后来的岁月里,由于信任问题以及王错的小人谗言,一连串误解导致魏武侯失去了对他的信任最终迫使他离开魏 国。他走向楚悼王那儿,为宛城太守,其变法措施迅速改变了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实施严格的法律体系改革,将楚国产生的土地改革政策引入实践,以此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生产效率。此举极大地提高人民群众对楚悼王及其政府正面评价,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较早期的地方自治体制改革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