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国学堂骆宾王与古韵的荟萃

0

骆宾王(约619~687),唐代诗人,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其父官青州博昌县令,死于任所。他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据说咏鹅诗就是此时所作:“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父死后,他流寓博山,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

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被道王召见陈述才能,但他耻于自炫,不肯奉命。后拜奉礼郎,为东台详正学士,因事被谪,从军西域久戍边疆。在蜀时,与卢照邲往还唱酬。仪凤三年(678),后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又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

武则天当政时期,他多次上书讽刺得罪入狱。在狱中,他咏蝉有云:“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无心表余愁?”以抒悲愤。一年之后遇赦得释。

调露二年(680),出任临海县丞,被世称为骆临海。他弃官游广陵,以宝剑思存楚,以金椎许报韩明志。“班声动而北风起,一剑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嗣圣元年(684),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一年9月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当时他为徐府属,被任为艺文令掌管文书机要。他起草著名的《讨武氏檄》(即《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慷慨激昂,“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11月徐敬业兵败被杀,其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而《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孟綮《本事诗》则说:“将帅虑失大魁得不测罪。”

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如《帝京篇》,名作在当时以为绝唱。他和卢照邲都擅长七言歌行,“富有才情兼深组织”,“得擅长什之誉”。他的长篇歌行如《畴昔篇》、《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邲》等,都具有时代意义,用词灵活,使形式非常生动。这类诗体从六朝小赋变化而来,将六朝乐府结构及今体对仗韵律结合起来,使语句整齐流利音节宛转和谐声情并茂感染力强易于上口成诵。

他的五律也有佳作,如《送郑少夫入辽》,抒写立功报国的乐观战斗精神格高韵美词华朗耀,比杨炯的作品也没有逊色。此外还有绝句如《于易水送人》,壮志豪情激荡着风云气质,是初唐绝句中的特色之一。

骆宾王代表了一种时代新风流传广泛的名作,它以封建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反抗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其中“一□之土未干六尺孤何托”两句能激发旧臣们对故君怀念的情绪,即使敌对方目空一世的武太子,也折服于他的文学才能。在文学上的才华连敌对方面目空一世的人物也能折服,因此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象。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