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元代的一位著名医学家,我,滑寿,字伯仁,以樱宁生为号。祖籍在河南的襄城,但我的祖父在我年幼时搬到了江苏的仪真。
我最初学习的是儒学,并且擅长诗文创作。在那个时候,京口的一位医生王居中来到仪真,我便师从他学习医学。他让我深入研究古代医学典籍,如《素问》、《难经》,并对其中的许多内容进行了自己的理解和整理。我发现《素问》中存在一些错误,因此,我根据脏腑、经络、脉候、病能等方面,将这些内容分类编纂成《读素问钞》三卷。此外,我还撰写了《难经本义》二卷,用以订正误解并阐述其内涵。
后来,我又向东平的高洞阳学习针灸技巧,并将所学融会贯通。基于这段经历,我撰写了关于经穴专论的作品,即《十四经发挥》三卷。这部作品不仅讨论了督任二经与十二经之间的关系,还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内科治疗方面,我多次参考李东垣的心得经验。我的诊断方法重视脉象,而制药则注重方剂选择,这样做使我能够治愈很多久治不愈或复发频繁的问题。此外,由于我认为“医莫先于脉”,所以我还撰写了一篇关于诊断基础的小册子——《诊家枢要》,其中详细列出了29种不同的脉象类型,并对每一种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医疗文献如《伤寒例钞》(也有称之为《伤寒论钞》的),以及一些专门谈论药物效用和疾病治疗的手册,都由我所著。但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大多已经散失无存,只留下几件珍贵文献,如明朝洪武时期绘制的人体解剖图四幅,其中题记是我笔下的工作。而在生命晚年的七十岁左右,那个时代也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