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受宜,一个不起眼的名字,却承载着一段令人敬佩的科学旅程。1963年,她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并在同一年加入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这位“80后”学者即便身处科研殿堂,也未能逃脱被人轻视的命运。然而,陈受宜并未让这成为她事业上的绊脚石。她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公共卫生研究所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并于1989年进入中科院遗传所(现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历任副所长、所长。
六十年的辛勤耕耘,在她的生命里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在科研领域,她荣获1990年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表彰为归国有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此外,她还多次入选全球动植物学高被引科学家行列。
然而,陈受宜并不认为自己做过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只是一位平凡老太婆。但是,从她淡然朴实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爱国奉献精神的一贯坚持。这份精神源自她的父亲——著名生物学家、昆虫学家、进化分类学家陈世骧。他不仅以其卓越的研究成就著称,更以其守初心、爱国奉献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后人的许多行为。
在美国访学期间,陈受宜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她将这种意识带回国内,不仅在自己的工作上兑现诺言,而且通过言传身教,将这种理念传授给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在课题分配还是对待学生,她都秉承着实事求是崇实干的原则,没有虚伪或慵懒,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前行,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50多年的职业生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公私分明、重平等的人物形象。她的父亲,即使站在权力的顶峰,也始终保持着一种大局为重的小人之心,他甚至把晋升母亲职称的事项搁置,因为他认为这是为了更大的利益。在他的教育下,陈受宜学会了如何处理公私关系,无论位置再高,也要保持谦逊和平等的心态。
至今,尽管80岁高龄,但 陈受宜依然没有停止过 herscience探索。她希望年轻人能够瞄准科学中的难题,不断努力,为国家作出更多贡献。(倪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