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朱祥坔的工作涉及给元素测“基因”,即同位素。不同物质“家族”在地球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中,其元素同位素组成各不相同。通过测定石头中的不同元素的同位素,可以了解它们的“家族”来源、形成时间和过程。
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朱祥坔与同位素结缘是从仰望星空开始的。他曾参与利用同位素分析方法开展天体生物学研究,与英国牛津大学的小组合作对金属稳定同位素进行了研究。在回国后,他继续推动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研究,并在野外工作中追踪问题,如追踪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虽然他的工作被认为是“无用”的,但他坚持基础研究,因为他相信只有坚持认真搞基础研究,当国家有需求时才能贡献力量。他的努力最终得到了认可,他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个项目,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经费支持。
近年来,朱祥坔带领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如建立铁钛等多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高精度分析技术,为矿床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对复杂矿床成因提供了新的认识。这也验证了基础研究对于解决国家资源环境重大问题的重要性。
随着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合会(IUPAC)宣布铅元素标准原子量将更新,这项数据便是基于朱祥坔多年的工作。这次更新将影响教科书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内容,是对其“无用之大用”的一次证明。
总而言之,朱祥坔以其坚守基础、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精神,在地球科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社会带来了新的知识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