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怀仁,一个黄梅戏的传奇人物,从1950年考入安徽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科开始,她的演艺之路便已经铺就。那个时候的她,是个有着极高热情和对表演艺术无限尊崇的心灵。她从一名普通的表演学员成长为一位具有深厚造诣的旦行演员兼导演。
在她的道路上,有一个特别令人难忘的人物,那就是梅兰芳。在1958年的某个黄昏时分,当梅兰芳来到安徽,与观众共度了一段美妙时光。那晚,她主演的一部《打焦赞》中饰演杨排风,让孙怀仁深受触动。后来的日子里,梅兰芳不仅给予了她专业上的指导,还亲自教会了挑花线的技巧,这些经历让孙怀仁铭记于心。
随着时间流逝,孙怀仁在黄梅剧团内扮演各种角色,无论是花旦、刀马旦还是彩旦、老旦、娃娃生,每一角都让她更加精进自己的表演技巧。在与严凤英、王少舫等艺术家的合作中,她学会了许多宝贵的地方,而这些经验也成为了她后续创作中的重要基石。
1980年,一次偶然的情缘将她带到了中国戏曲学院导 演系,那里,她不仅系统学习了世界各流派的戏曲理论,而且还自编自导自演,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而同学间互相学习的情形更是让人感慨万千。一年后的回归,便迎来了新的挑战——首次赴港进行节目巡展,其中包括《龙女》、《风尘女画家》和《无事生非》,这三部作品被誉为“马兰三部曲”,其实也是孙怀仁导 演手中的一大收获。
作为学者出身并且曾经是一名优秀的表 现者,孙怀仁在导 演方面尤其擅长理解并满足每位表现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上能够发挥最好,最终塑造出更加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这一点,在当代话剧界也不乏其例,但对于那些尚未完全掌握戏剧语言的小伙伴们来说,这种指导往往显得格外珍贵。
退休之后,即使生活已步入平静之境,但孙怀仁依旧坚持思考着如何推动黄梅戏这一传统文化艺术走向未来。她认为,要想发展好黄梅戏,就必须始终牢记观众需求,让他们能轻松进入剧场,也能沉醉其中,同时对这门艺术保持热爱。她提倡创新,但决不能背离本质,因为任何形式上的变革都应以保留核心价值为前提。在这个意义上,孙怀仁不仅是一个先锋,更是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者,为新时代下的黄梅戏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