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陈受宜,眼前是一位精神矍铄的学者,她那微卷的头发和得体的格子连衣裙让人难以将她与传统印象中的80岁老人联系起来。然而,这位“80后”在科研与教学领域却已经耕耘了近六十载,荣获了众多荣誉,并被国家表彰为归国有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
陈受宜的父亲陈世骧,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昆虫学家、进化分类学家,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毕生从事进化生物学及昆虫分类学理论研究。他始终坚守科学报国的信念,对陈受宜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她的端正品格和爱国奉献价值追求。
在美国访学期间,陈受宜牢记父母教诲,与师生保持谨慎勤奋,不仅给予国际同行留下良好印象,也将爱国奉献之心传递给后来的一代又一代学生。她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引导学生积极前行,执着坚守,并鼓励他们找准人生坐标。在她的课题组里,无慵懒松散,只有勤奋求实。她不仅言传身教,还通过实际行动,将实事求是作风传承给学生。
作为遗传所常务副所长时期,她面对权力考验,以母亲的话语为指导:“你要记得父亲的话,权力和责任是连在一起的,而责任必须摆在第一位。”她领导团队另辟蹊径,将目标定在基因组研究上,在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承担1%任务,使中国成为唯一参加该计划的发展中国家。
公私分明重平等,是她生活哲理之一。她曾经看到父亲办公桌上的两套信封邮票,一套公用,一套私用,每次回复民众来信都使用私人信封邮票。父亲虽然委屈自己的妻子,但仍以大局为重。这份公而忘私精神也体现在她的工作中,她从未争取过个人福利,而是把这些福利给予需要的人。
尽管年满80岁,但陈受宜依然如履薄冰,不断探索新知,为国家贡献力量。她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年轻人的内心,让他们瞄准科学上的“老大难”问题,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