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概念出现在《十三势行功歌诀》中,讲的是在腰间留心、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间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武禹襄在《打手要言》中提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和不偏不倚,这些都是“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的体现。
传统拳术强调人身天地乾坤定位,头圆象天,足方似地,而腰为人才,是整个身体的核心。要达到这样的状态,就需要调整上至百会穴下至会阴穴的一轴上下贯穿的身体,使其成为一根弓弓背开张之势。这要求全身之法齐备,上有虚领顶劲,下有尾间中正,再配合含胸、气贴背等多种技巧。
然而,“頂頭懸”这一概念在后来的习拳者中并未得到充分理解,因为各家对此都有不同的解释。而要达成“頂頭懸”的境界,就必须先明白这三个字的意涵。首先,从“頭”字开始论起,它是全身之首,为诸阳之首,为聚髓之海,为任督交会之所,对于一身之气的领导力至关重要。如果头部位置不正确,则一身上下的气流也将受影响,因此正确摆放百会穴于头部最上端位置,即可谓为“頂”。
接着,要实现这一点,还需颈项保持松静,这样才能做到自然而非刻意,让内气得以顺畅运行。此外,在较量时,以这种姿态,可以让面部灵活转动,便于应变,同时也增添了一定的防御能力。而且,由于身体整体均衡协调,使得每个部分都能随着中心点(百会)移动而变化,从而达到无拘无束的效果。
总结来说,“頂頭懸”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姿势,而是一个包含了多重技巧与修养的整体状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正确摆放百会穴,还需要颈项保持松静,以及全身力量平衡协调,这样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习练者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并达成更高层次上的内外兼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