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承父业传家风 荣誉研究员陈受宜的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探索记

0

初见陈受宜,记者不由得心生惊讶。尽管她的头发微卷,身着一袭简洁的格子连衣裙,但这位精神焕发的学者却与我们对80岁老人的刻板印象相去甚远。这位“90后”在1963年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并于同年进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公共卫生研究所分别进行访问学者的研究之后,她于1989年加入了中科院遗传所(现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历任副所长、所长。她在科研和教学领域的辛勤耕耘已近六十载,收获了丰厚的荣誉:1990年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表彰为归国有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并三次入选全球动植物学高被引科学家。

然而,这位颇具影响力的研究员以一种淡然朴实的话语回应记者:“其实,我并没有做过什么值得说道的事情,就是一个平凡的老太婆。”这样的说法透露出的是她内心深处沉淀出的不平凡。爱国奉献守初心,是她生活的一贯主题,无论是在美国访学期间还是现在作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她都将这一价值传承给新一代。

自小接受父母教育,陈受宜深知“实事求是,不可虚伪”。在参与国家重大计划时,她始终坚持公正合理地分配资源,从而培养了一批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人才。言传身教下,每个学生都能主动融入科学氛围,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勇往直前。

1989年担任常务副所长,对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母亲谢蕴贞曾告诫她:“权力与责任连在一起,而责任必须摆在第一位。”父亲陈世骧也是一样的做法,他领导昆虫研究室揭露了美帝国主义罪行,为中国赢得了胜利。他还曾参与反细菌战科学调查,最终使中国赢得上风。

当时遗传所缺乏基因组研究人才和基础设施,因此他们引进了杨焕明等人才团队成立人类基因组中心。在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注册后,中国成为唯一参加该计划的发展中国家。公私分明重平等是陈受宜一直以来严谨认真的态度,也是他人钦佩之处。她用私人信封回复民众来信,以此展现出父亲对公私分明的严格要求,即便对于自己的伴侣也不例外。

至今,80岁高龄的陈受宜依然致力于科研探索,不知疲倦地向前推进。她希望年轻人能够瞄准科学上的难题真正潜下心来攻克难关,为国家作出贡献。(倪伟波)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