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李崇,在公元536年至583年间,出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是赢姓李氏的成员。我的父亲是北周隋朝的大将、原州刺史李贤。我自小英果,有筹算和过人的胆力。初封乃乐县侯时,我还很年轻,但因父之勋绩而得此爵位。我独自哭泣,因为我觉得没有为国家立下功劳,而是在幼小的时候就被封侯,这让我感到有义务报答主上恩德,因此感到悲伤。
我的起点是一州的主簿,但这不是我所追求的职业,我拒绝了这个职位,并请求成为一名将领。当时,我跟随宇文护伐齐,以卓越的表现被提升为仪同三司。不久后,我担任小司金大夫并管理军器监。在建德初年的某个时间里,我升迁到少侍伯大夫,再次转任少承御大夫,并代理太子宫正。在北周武帝平定齐国后,尽管只是一个少年,但我仍然被授予开府之职,并封为襄阳县公,拥有千户地邑。随后,我改封广宗县公,并转任太府中大夫,再次历任工部中大夫和右司驭。
在隋朝建立后的某个时候,当杨坚担任丞相时,我被晋升为左司武上大夫,还加授上开府及仪同大将军。不久之后,被派往怀州刺史一职,同时也晋升郡公,加赐二千户地邑。当尉迟迥发动叛乱时,他曾试图招募我加入。但经过反复考虑,最终决定忠于隋朝。在与韦孝宽一起讨论后,我们决定不参加叛乱。
随着对付尉迟惇的胜利,我被授予大将军之职。而在平定尉迟迥之后,又获得徐州总管以及上柱国的地位。在隋朝开皇三年期间,当我担任幽州总管时,与突厥作战多次,每次都能取得胜利。此外,还有奚、霫、契丹等诸多民族因为害怕我的威势而向隋朝投降。然而,在一次突厥的大规模侵扰事件中,由于饥饿和疲惫,不得不率领步骑三千人与他们作战。这场战斗持续了十几天,士兵们损失惨重,只剩下百余人能够逃回城内。
最终,在突厥围攻砂城期间,因病去世于阵中,享年四十八岁。我死前曾经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即使不能保全自己,也要尽最后一点力量来报效国家,然后再悄无声息地离开,从不愿意给敌人留下任何便宜。而在逝世后,被赠予豫鄎申永浍亳六州诸军事及豫州刺史,以及壮号谥字,以示其英勇无比。我的儿子李敏继承了我的遗志,被封为经成县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