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马贤达清朝官阶中的风云人物宛如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却留下了璀璨的足迹

0

马贤达,1932年生于武术世家,其家族六代传袭和研练武术,为中国武坛望族。他是回族,祖籍河北省沧州。幼年从父--武术宗师马凤图习武,并深受二叔马英图(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著名的大武术家之一)的熏陶和辅导。

其得乃父的真传实授,专攻“通备劈挂”、“开门八极”、“八闪翻”、“戳脚”、“九字螳螂手”等正本大艺,以及通备劲所融会的“大枪”、“奇枪”、“风磨棍法”等。他尤受舅父罗文源所传“扭丝系列棍法嫡传”。其研习的驰名中外武坛的“马家鞭杆”,更是独出一门,为他所传授者为最得意。

人称“马家拳,马家鞭杆”,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为了承继和开拓中国武术,他兼习拳击、摔跤、击剑,并系统地学习了体育学专业。在1954年,他毕业于天津河北师范学院(今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1962年,他随同陕西师大体育系,被任命为国家体委邀请担任大会总裁判长,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在无规则可循的情况下,他主持制订了竞赛规则,为后来的复苏打下基础。

自1972年起直至1984年的十多年间,一年一度的全国性赛事,都由他出任总裁判长、总评议长或仲裁委员会主任等职。在这一过程中,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裁判,更是一位推动中国 武术发展的人士。在1983年的十大拳师讲课中,他承担《通备劈挂拳》和《通备翻子拳》的讲授,不仅受到学员青睐,也在结业考试选题中名列榜首。

1952年的擂台赛冠军成就,以及短兵格斗冠军与金奖,是他青年时期的事迹,也是对他的认可。他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还被日本《武道》杂志称为“现在中国武术第一人者”。他的教学态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使他成为数以千计学生心目中的楷模。

除了教学工作之外,马贤达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他曾担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中华全国体委副主任、陕西省政协五届委员及主席团成员,并且是多个组织机构的领导成员,如陕西省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主任等。此外,他还是一位作家的身分,对于出版各种书籍,如《通备拳》、《大刀王五传奇》以及电影文学剧本《大刀王五》,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2013年6月17日,由于病情严重,最终在西安逝世,但他的影响力依然深刻地存在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心灵之中。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