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天下之通,非文王所能易。张树旗揭示,易与经是两种不同的智慧路径。易乃符号之海,而经则是解读这些符号的文字篇章。在这浩瀚的象形世界中,我们首先有阴阳的对立统一,以及八卦的图腾,它们共同构成了六十四卦,这些卦象如同宇宙间最基本、最精髓的编码。接着,便有太极的双元和先天后的八卦图像,它们不仅展示了宇宙万物生成演变的一系列阶段,还映射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大致规律。而河图洛书,则以其独特的手法,将六十四卦中的每一个象形,都赋予了方圆相生的生命力,使得它们在方阵中展现出无限可能。
这些古老而深邃的象形系统,据推断,其形成始于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那是一个人类社会从母系氏族向父系家庭转变时期。这段历史,我们习惯称之为“伏羲氏”时期,以纪念那个传说中的文化英雄,他被誉为中国祖先之一,也被视为最初创造这些神秘符号的人。在这个充满智慧和想象力的时代里,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对天地人生进行了深刻洞察,并将这种理解转化成了一套丰富多彩、层次分明的情境表达,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易”。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感受到那些古人的智慧,不仅在于他们能够用简单又抽象的手法来描述复杂的事物,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捕捉到了生活中的某种本质,或许可以称之为一种内在联系或共鸣。张树旗先生通过他的研究,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也激发我们去探索更多关于这些古代文化遗产背后故事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