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邓广铭探索百度国学的自然之美

0

邓广铭:探索百度国学的自然之美

邓广铭(1907-1998),字恭三,山东省临邑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生平简介显示,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并在1978年担任北大历史系主任。在1980年起,他成为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成员,并创建了中国宋史研究会。此外,在1981年,他还创建了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作为宋代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邓广铭对几代宋史研究者的学术贡献深远,被誉为“20世纪海内外宋史学界第一人”。

1923年的夏天,当16岁的邓广铭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一位热心新文化运动的校长王祝晨对他的启蒙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那里的四年学习期间,对顾颉刚编纂的《古史辨》以及整理的《崔东壁遗书》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都促使他走上了历史学家的道路。

1927年的春天,邓广铭因参加政治活动被学校开除后,又在三年后来到北平准备报考大学。在1931年的第一次尝试未能成功之后,他考入私立教会学校辅仁大学英语系。次年,即1932年,他终于通过第二次考试进入北大的文科研究所,从此踏上了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历史之旅。

胡适和傅斯年的引导对他的职业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胡适教授的一门课程“传记文学习作”课中,邓广铭选择撰写关于陈龙川的一篇传记,这不仅成为了他毕业论文,也是决定其一生学术方向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傅斯年的课程“史学方法导论”则让他认识到“治史即是治料”的重要性。

从1936年至1940年代初期,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富有成就的时候。当时,以胡适、傅斯年、钱穆等人的指导和支持下,北大成为一个培养优秀历史人才的地方。这段时间里,邓广铭完成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如《辛稼轩诗文钞存》、《稼轩词编年笺注》,并且开始着手编辑《宋会要辑稿》的任务。

随着抗日战争爆发,不幸地造成许多机构迁移,但这也给予了许多人机会去进行新的研究工作。例如,在昆明期间,与陈寅恪一起工作,对他的思想和实践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这些经历最终导致他专注于宋代历史领域的事业发展。

回到1946年的冬季,当胡适任命为北大校长后,不久便请退休前往美国,这个位置由傅斯年代理校长接替。在这一时期内,由于战争结束后的复杂局势,以及国家重建过程中的挑战,使得当时很多事情都需要重新评估。而对于那些希望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的人来说,比如像我这样的学生们,我们必须找到新的途径来实现我们的目标,就像我自己一样,将注意力聚焦于探索百度国学自然之美,为未来的一代提供更好的资源和知识基础。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