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黄道周感悟象书法的和谐之美免费课堂共享心灵之旅

0

黄道周:追寻象书法之美,共赴心灵之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学者、书画家,他的名字叫做黄道周。1585年,在一个充满活力的时代里,他出生于漳浦,这个地方如今属于福建。他的一生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艺术的追求。他的字号幼平,或作幼玄,号石斋,也有若斋和螭平等别称。

天启二年的进士,以及后来的官职礼部尚书,都无法阻止他内心深处对于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在南都亡落之后,他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并获得了谥号忠烈。这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凡,而他的才华更是让人惊叹。

黄道周通晓天文、理数诸书,这些都是他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他的书法与绘画,更是自成一家。他所创作的小说《儒行集传》、《石斋集》、《易象正义》、《春秋揆》、《孝经集传》,以及其他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古籍研究的深入,还展现了他对文字运用的独到见解。

其中,《诗翰册》的楷书版,是在崇祯十二年(1639)完成的一件杰作。这本作品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们以纵24.9厘米,横29厘米的大片空间,呈现出26行多变而精致的手笔,每一行字数都不相同。这些字迹在清劲中透着腴润,在秀雅中体现刚健,同时也保持了一定的疏朗感,使人仿佛能感受到那份由内而外流露的情感。

宋荦曾赞誉:“石斋先生楷法尤精,如飞鸿舞鹤,令人叫绝。”这个评价无疑是在赞美黄道周不仅技术娴熟,更重要的是其意境超凡脱俗,让人难以忘怀。在那个明末时期,即使存在沉闷之风,但黄道周依然坚持自己的风格,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将六朝风格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为后世留下了一段宝贵的文化遗产。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