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灭亡之谜1644年还是1662年解读中国王朝更迭的物证

0

很多吃瓜群众不知道明朝,1644年,1683年的历史究竟是什么?下面我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大一统封建政权,起于1368年,结束于1644年,国祚276年,共历12帝16世。在1644年北京沦陷之后,崇祯帝以身殉国,这标志着明朝的灭亡。但是南方的半壁江山还处于明朝的控制之下,那些忠于明朝的势力拥立明朝宗室藩王为帝,建立了南明政权,并持续到1683年才被清军收复。

很多人认为应该将南明也算入到 明朝的灭亡时间之中,但实际上,从存在时间来看,比如东晋和宋 Dynasty分北宋、南宋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东晋有103年的偏安时期,而南宋则有152年的偏安时期。而相比之下,南明只有39年的存在时间,而且由于疆域不稳定、都城更迭频繁以及内部分裂等问题,所以不能作为正统王朝,也就是说,它并不适合纳入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时代。

再从北方对立方面来看,即使在当时也是无法形成长久对抗的情形,因为它自己内部力量薄弱,不仅如此,其存在时间短暂,加上连续不断地政治斗争和内乱,更是不可能成为一个能够与清代进行有效抗衡的大规模政权。

所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最终得出结论:虽然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认为1659年永历帝朱由榔逃往缅甸后的事实标志着“名存实亡”,但从历史角度而言,只要没有一个新的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取代旧的一级,就不能简单地说某个地区或国家已经灭亡了。因此,对于那些坚持要延伸至1683年的观点,我觉得这是基于一种美好的愿望去想象一种不同的历史发展路径,但是这并不是客观事实所支持的。

总结来说:1644年确实在官方文书和史学界普遍认可的是中国古代最后一次全国性政权覆灭的时候;而随后的南京政府(即弘光元年),无疑是一种非常短暂且微弱的地理政治单位,它很难被视作具有足够重要性的事件,以致改变我们对于整个“结束”的定义。因此,在这一点上,没有充分理由去修改我们的公认标准,即将这种情况归类为完全不同类型的情况。如果需要更深入探讨这个话题,请关注我的其他文章哦!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