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朱永康京剧余派老生艺术家

0

自幼喜爱京剧,10岁登台,尤喜爱黄桂秋先生的唱腔。1956年正式拜黄先生为师,追随老师22年,得到黄派艺术的真传。朱永康认为:“其实一开始,旦角的戏就是给男演员写的,我不理解为什么有女老生、女花脸,不招男旦呢?我学男旦,是因为我的音色和这个行当接近,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专业应该和票友互相支持。”

同时,他还认为:“只有男旦才能唱好黄派戏,因为男旦的嗓子宽、亮。”朱先生常常在家中自己拉胡琴吊嗓子,同时抓紧时间写书。他著有《黄桂秋舞台艺术》等,并完成了《黄桂秋老师和他的黄派艺术》、《徐碧云老师的舞台生涯》两篇文章,这些作品详尽地介绍了京剧旦角黄派、徐派艺术的形成、发展与影响。

业余时间经常票演黄派的大段二 黄腔,如《玉堂春》、《王宝钏》、《春秋配》、《别宫祭江》、《蝴蝶媒》、《双官诰》,晚年仍能票演大段二 黄腔如《祭江》,而不失独有的风格。朱永康学老师之风,在出场前也非要喝两口不可。

他还醉心于音乐理论研究,晚年完成了《春秋配》的谱曲。在美期间,与人合作票演麒派名剧《斩经堂》,饰演吴汉之妻王兰英,大获好评。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