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柳贯(1270年~1342年),元代文学家。字道传,自号乌蜀山人,婺州浦江(今属兰溪横溪)人,博学多通,为文沉郁春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无不贯通。他深厚的学识让他在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等领域都有所涉猎,并曾任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对朝廷大典的议定有着重要影响。在他的教诲下,一批知名学者如宋濂、危素、王褘、戴良等得以成长,他的诗文集《金石竹帛遗文》、《近思录广辑》、《柳待制文集》等流传至今。柳贯对江西诗派有崇拜之情,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其神奇而不切实际的一些批评。他的人生哲学中充满了对于社会风气和文化价值观的思考,如他认为当时很多人的心志日渐卑微,而志向与真理之间也日渐远离。
柳贯最著名的是他的散文,它们雄浑严整,以议论为主,同时能够详细阐述事实,并且词汇核实,让当时的人士感到敬佩。不过,他的大部分散文是为墓铭碑表及兴学修桥等应用性质写作,因此抒发个人情感的文章较少,只有一些作品如《答临川危太朴手书》,文字清晰易懂,信笔而书,让人感受到其真挚的情感。此外,他还留下了一些题跋文字,这些短小自然又活泼可爱,是一些好的小品文。
在评价上,有人称他为“文场之帅,士林之雄”,明代开国文学家宋濂更是尊重地提到柳贡教授给予自己深刻影响。尽管柳贡官职仅止于五品,其禄俸并不高,但在文学界却享有一定的声望。在去世后,由于其才华和成就,被誉为元代“儒林四杰”之一,与虞集揭傒斯黄溍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