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为了巩固新政权,选择了“洪武”作为年号,以纪念他在江南的起义时期得名“洪熙”,并将其改为更有雄才大略的称呼。洪武年间,明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整顿税制、设置科举制度以及建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行政体系等,这些措施极大地巩固了他的统治。
明成祖朱棣继位后,由于对父亲朱元璋所采取的一些政策不满,他决定改变前辈的政治路线。在弘治十七年(1503),成祖开始采用儒家思想来指导国家 affairs,并推行严格的礼仪制度,使得朝廷更加正式和庄重。他还加强了边防建设,对抗着不断侵扰边疆的小米国。
随着明孝宗朱祁镇登基,明朝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被尊称为“正德盛世”。正德十四年(1519),孝宗下令修复故宫,并在北京城内兴建许多公共设施,为城市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他也注意到了外患的问题,在东北地区设立总兵官衙门,加强边境防御。
明穆宗朱厚照即位后,因为个性轻狂好色,不注重政治事务,因此导致朝政混乱。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由于连年的灾荒和战乱,小康生活逐渐破裂。穆宗晚年的政治失误,最终导致了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
最后的明帝——光绪皇帝,即使是在清军攻占北京的情况下,也没有放弃抵抗。而他最著名的事迹是被慈禧太后监禁多年,最终自缢身亡。这段历史成为中国近代史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创作灵感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