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周口,阳光明媚,空气中弥漫着武林盛宴的热情。在这里,我见证了一场名家高手的对决——首届“长青杯”心意拳暨传统武术国际邀请赛。8月23日至25日,这一场盛会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赛中的每一个瞬间,都让我感受到了北魏传奇般的人物与技艺。四把锤如同青龙出水、雷鸣炸地,每一次击打都透露出精湛的手法和深厚的内功。熊形、马形、蛇形等拳种不仅展现了象形取意,更是暗藏机锋,让人捉摸不透其奥秘。而圣门十字莲花拳、乾门八卦拳等稀有拳种,也让人惊叹不已。
这次赛事,是《搏击》杂志社与地方政府及武术协会联合举办的一次盛会,它彰显了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对本次比赛的重视,也展示了体育文化民族结合的一次典范。这对于全国各地效仿和借鉴,无疑是一大鼓励。
周口心意拳协会团结进取,他们孜孜以求,甘于奉献,这是赛事成功举办的关键。我了解到,心意拳源自山西姬际可,与河南洛阳马学礼传入河南后,一直流传至今。这一路上,有张志城、李政、张聚,以及第六代大师买壮图,将心意拳带入周口;袁长青和袁凤仪则将其推广至湖北、安徽乃至上海,并影响力扩散至东南亚,再走向世界。2007年,该拳被列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2008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承办好此次赛事,周口心意拳协会高度重视,将工作分层做细,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此外,还特别注重接待工作,以700余人的规模接待参赛者,他们想队员所想,急队员所急,为参赛者的需求提供满足。
海外的心意粉也纷纷来临,本次赛事吸引了美国、日本等国武术爱好者参加,他们神往于中国传统功夫,不仅观摩交流,更是加深了解中国文化。一位来自中国台北队参赛者的言语,让我更加明白这一点:“我们奔着心意拳来的,因为它以锻炼内在精气神为宗旨,其刚柔并济之道,对我们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
周口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为这场国际邀请赛提供了必要条件。不仅如此,这里的武术氛围也让全程充满活力。本次国际邀请除了常规的心意、大太极、小太极等,还有稀有打法如两仪、三原、一气、二脉、三脉、中脉等近20个风格登台演出,使得这场盛会更添几分异彩。
天时地利人和,使首届“长青杯”成为一次难忘之旅,同时也是民族团结的一面镜子。这不仅开创了一段新的篇章,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对于武术走向世界无疑是一个重要一步。不过,我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开始,我们需要从经验中学到教训,从不足处改进,以期早日使我们的国家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拳,在国内外得到更多认可与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