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安之役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一些比赛的场景时时浮现在眼前:起如青龙出水,落如惊雷炸地的四把锤;象形取意,暗藏机锋的熊形、马形、蛇形……更有圣门十字莲花拳、乾门八卦拳、伏羲八卦拳等稀有拳种精彩亮相。可谓名拳荟萃,精彩纷呈。这是《搏击》杂志社首次与地方政府及武术协会联合举办的一次武林盛会,规模宏大,场面激烈,好手迭出。
盘点此次赛事,可圈可点之处很多,具体表现在:
政府主办搭台,武协承办唱戏,是成功举办武术赛事的基础。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次赛事由体育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民族宗教局联合举办,这不仅彰显了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对本次比赛的重视,更是体育文化民族结合的一次绝好的典范,这是值得全国各地效仿和借鉴。
周口心意拳协会一班人团结进取,孜孜以求,是赛事成功举辦的关键。众所周知,由姬际可创于明末清初的心意拳,在河南洛阳传入后历经张志城、李政等人的传承,最终在买壮图的大师下将其带入周口,并通过袁长青和袁凤仪继续推广至湖北、安徽等地,其影响力随之扩大至东南亚乃至世界。2007年,该拳被列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在2008年,被文化部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享誉甚高的是第九代传承人买西山,他曾被国家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拳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我们高度重视并迅速召集中层以上做了分工,每个小组围绕分工展开工作,每周调度一次汇报进度并分析问题共同解决。此外,我们特别注重接待工作,对700余人的大会谈何容易,但我们尽量满足参赛者的要求,也受到了好评。
国际邀请赛吸引了海外参赛者,使这成为一大亮点。本届比賽不仅有来自北京上海安徽江苏湖北四川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还有美国中国台北等海外参与者。我曾与中国台北队交流,他们奔着心意拳而来,因为他们认为它是一种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中华功夫,以锻炼内在的精气神为宗旨,从刚柔并济到内外兼修,以警晃猛烈毒狠急相统一,是他们神往的一种功夫。
天时地利人和,使首届“长青杯”心意拳国际邀请赛暨传统武术比赛开成了武林盛会之一,也成为了民族团结的一次盛宴。此项活动创造了周口地区历史上的四个之最,是规模最大运动员最多参与门派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次运动盛会,对挖掘整理民间深藏未发的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也将产生极大的深远影响,为使国粹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坚实基础。
面对如此成功,我们已开始规划未来发展计划:扩大人才培养基地,将中心从我这里延伸到郑州形成辐射效应;加强与北京市研究院合作利用北京优势,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普及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练习心意拳;组织参加国内外比赛展演争取进入少数民族运动会,并加强理论研究挖掘技击养生价值,为习练者提供系统知识体系让其既懂得如何练,又能讲解又能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