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侯:俘虏宋国君,开启战国扩张之路。公元前386年,韩列侯去世,其子韩文侯继位。二年间(前385年),韩国实力增强,开始向外侵略。在这一年的春秋之交,韩军攻取了郑国的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郑国因受楚、魏、韩等国家的连续入侵而失去了大量领土。同一年,韩文侯发起对宋国的大规模进攻,一直推至其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俘虏了宋君。此后,在他的第七年(前380年)和十年(前377年),他分别进攻齐国到达桑丘(山东济南),以及其他地方,但最终在十年时去世,其子韓哀侯继承了王位。
在他的统治期间,由于混乱不堪,无所适从,这也导致法律和政令多变。在改革方面,他继续实施申不害提倡的中央集权体制,以“术”来治理国家。这一“术”,主要是指如何任用、监督和考核臣下的方法。申不害认为,要委任官吏,并要考察他们是否名副其实,以及工作是否称职,同时要考查言行是否一致,对君主忠诚否?根据这些考察结果进行赏罚,将忠诚可靠的人提拔重用,而将狡诈奸滑的人贬除。他还采用隐秘的手段,让臣下捉摸不透自己真实意图,但实际上却能听到一切,看见一切知道一切,从而能够独断决策。
申不害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得国内有序,没有外敌侵犯,但这也存在局限性,与魏、秦等国家相比效果远远逊色。而关于历史上的地理位置,《史记》中记载说:“先与周同姓。”最初作为晋六卿之一,被封于“原”。后来逐渐迁徙至州、平阳,最终定居于郑,即现在河南省的一部分地区。而战国时期,“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与战国时代的转换,所以说当时的都城应该位于郑境内。而《史记》中的描述显示,当时 韩的地理范围大约为黄河以南,不包括河北,在颖水之滨,与山西接壤,不过淮河一线。
总结来说,韩文侯在位期间通过战争扩大领土,并通过申不害提出的政治改革措施使国内有序,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此外,他对于历史上领土范围的问题,也给出了一个大致上的答案,即黄河以南,不包括河北,在颖水之滨,与山西接壤,不过淮河一线。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信息并非完全准确,只是一种解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