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陈受宜,记者感到意外。她的头发微卷,身着得体的格子连衣裙,这位精神饱满的学者远非我们对80岁老人的印象。她是“80后”,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随即加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公共卫生研究所进行访问学者研究,1989年进入中科院遗传所(现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历任副所长、所长。在六十余年的科研与教学生涯中,陈受宜获得了丰厚的荣誉:1990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表彰为归国有贡献的青年科学家,并多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陈受宜对爱国奉献持有坚定信念,她父亲陈世骧,是中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昆虫学家、进化分类学家,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致力于进化生物学及昆虫分类理论研究,对陈受宜产生深远影响,使她形成了端正品格和爱国奉献价值追求。尽管在美国访学期间,她谨慎努力工作,但始终牢记父母教诲,为祖国争光。
实事求是是她从小接受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在“七五”计划、“863”规划实施期间,她参与了相关工作,不仅没有利用手中的特权谋取课题或经费,还本着公平、合理、科学原则分配资源。这份作风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生,也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出了勤奋求实的科研氛围。
作为常务副所长时期,她面临重大的考验,但母亲的话语一直伴随她:“权力和责任是连在一起的,而责任必须摆在第一位。”这个原则不仅指导她的工作,也成为了她继承自父亲的一种生活态度。她领导团队将目标定位于基因组研究,在缺乏人才、基础设施以及资金的情况下,他们成立人类基因组中心,并成功注册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让中国成为唯一参加此项目的发展中国家。
5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陈受宜以严谨认真、高效率著称,同时保持公私分明,不搞特殊化。她曾经用私人信封回复民众来信,以示尊重,每天骑40多年的自行车上下班,一直坚持到退休。
对于如何处理职位上的福利问题,陈受益从未给自己争取过任何提升,而总是在需要的人那里分配这份福祉。当问及如何看待这些待遇时,她说:“人生而平等,不管坐到什么位置,都别把自己太当回事。”这是她父亲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她终身遵循的人生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