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真,一生坎坷的“河南梅兰芳”,被誉为“豫剧皇后”。她在兰州、邯郸漂泊,最后落户天津,成为外省的“河南梆子大王”。她的故事里,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内幕,只有她自己知道。
陈素真是个不会低头、不会弯腰、不会讲漂亮话的人,她高傲挺立,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在河南戏曲界,这些“德艺双馨”的完美艺术家,无一例外都是笑脸相迎,没有个性的模样。她住在天津,让天津人当成国宝保护,说出去真是讽刺。
陈素真的漂泊,是当年宣传文化部门领导责任,也有一些吃香演员作祟。八十年代,“五大名旦”出炉,陈素真名列第二,这是部分领导认定的结果。而常香玉过世后,对常先生给予了最高荣誉,但文人们却说常是“豫剧皇后”,甚至到了《人民日报》上,这让我感到恶心。
看来,有些文人比我还不要脸。我会想,我这人就够不怎么样了,还一直写,而这些文人们却如此做作。早已有识之士将陈素真尊为“豫剧皇后”,在河南戏曲界第一个录制唱片,而上海百代公司主动请她吃西餐,又给钱,又给录唱片,这说明了什么?只是艺术与市场经济体制联系紧密,就会变异。我喜欢 陈素真,一是其独特艺术风格,二是她的高傲个性。据赵峥老师回忆,1994年回豫任评委时病逝于郑州,当时只有中青年演员和戏迷前往吊唁,大师们未能前去,就是嫉妒。
每个人都应该把陈素真排在第一位。如果再次进行排名,即使要死,也要把她排第一位。这正如崔兰田先生对陳敬佩有加,但河南省文化部门未能及时通知他,使他未能前去致意。这也是对领导健忘的一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