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普通的上班日,我决定做一个小实验——在公交车后排做小视频。我的目的是看看司机是否会注意到这种行为,以及如果被发现他们会如何反应。
我选择了一个人不多的时间段,上了公交车,在人群中找到了一个靠窗的座位,这样我就可以拍摄出外面的景象。然后,我拿出了手机,打开了录像软件,准备好一切。我知道这个举动可能会让司机感到困扰,但我也好奇他是否真的会介意。
一路上,我专心致志地录制着,每当有人经过或者有趣的事情发生时,我都会快速切换镜头。我甚至还故意地放大了一些细节,比如行人的表情或者路边的小事物,以增加视频的娱乐性。
然而,当我们接近目的地的时候,一位身材魁梧、面色严肃的司机走进了驾驶室。他似乎对乘客们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警惕感,而我的录像行为也许是他最担忧的事之一。
就在这时候,他突然从驾驶室里探出头来,对着后排喊道:“喂,你那个东西别开太亮!”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让所有的人都停止了活动,有些乘客甚至惊讶地转过头来看着我。
我心里一紧,但是为了完成我的小实验,我还是继续录制着,只不过调整了一下屏幕亮度以避免照射到他的眼睛。我知道这个举动可能有些冒险,但也是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设,即公交车上的乘客和司机之间存在一种潜在的情感隔阂,使得人们很难直接交流彼此的心理状态。
最后,当我们抵达终点站时,那位老司机没有再提醒过任何事情,也没有因为我的行为而改变服务态度。但是我清楚地感觉到,他始终保持着对乘客的一种观察和戒备,这让我不得不思考,我们每个人都是如何通过我们的行动影响周围环境,并且受到它反馈的一个微型社会学案例。在这次经历中,无论是作为制作者还是观众,我们都成了另一个故事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