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辛亥永平秋操与廕昌南下的军事考察

0

导论

1911年10月,清廷陆军部在直隶永平府举行大型军事演习,这是为永平秋操。此次秋操是清军继河间秋操(1905年10月)、彰德秋操(1906年10月)和太湖秋操(1908年11月)之后的第四次大规模近代化陆军军事演习,也是以监国摄政王载沣为首的少壮亲贵势力在排斥袁世凯之后举行的第一次军事演习。

清廷举行永平秋操的目的,不仅包含视察编练新军效果,也包含宣示少壮亲贵对军队的掌控。正当参演部队已经集结完毕、即将开始会操之际,武昌起义于10月10日爆发,湖广总督瑞澂弃城而逃。由于端方已经率部入川保路运动,河南巡抚宝棻和两江总督张人骏以安绥辖境为由,无法派遣得力部队支援瑞澂,清廷在责成海軍统制萨镇冰率领海軍舰队溯江而上的同时,命令参演部隊轉入應戰狀態,由陸軍部大臣廕昌率領,南下湖北。永平秋操遂告中止。

會操部隊均系清軍主力,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全能凭借京奉和京漢兩大鐵路干線,从會坐地点迅速成建制地抵達湖北前線。然而廕昌受命後,這些新軍行動極為遲緩。在十月十三日乘專列南下至十月二十五日才抵達黃陂縣滠口間延宕十二天之久錯失了趁湖北政府立足未稳之際“荡平”敵人的有利時機。

毫無作戰決心的廕昌無法順利指揮各部所率官兵秩序嚣亂頻頻滋扰沿途地方官府與鐵路部门為此清廷不得不寄希望於正在彰德觀望局勢遙控舊部的袁世凯。

廕昌在南下的過程中的表現集中反映了宣統少壯親貴畏戰的心態。從筹备到中止,再到迟缓の廕昌南下充分彰顯了少壯親貴由高度自信到畏戰直至逃避的一劇變。在这一过程中,把控朝庭軍政權力的少壯親貴被邊緣化,无形中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袁世凯的北洋系与孙中山的大元帅临时政府。

关于永平秋操经过,本文从更深远视角来认识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及该事件如何影响及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矛盾与动荡。本文也试图探讨何种历史条件促使这场革命爆发,以及这场革命后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本文最后通过分析辛亥革命及其后的历史进程,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一过程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探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以企求深化对辛亥革命的一个全面理解,并期待学界诸贤提出更多见解与批评,以便共同推进研究工作。

标签: 商朝皇帝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