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梈,生于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父早逝,母亲熊氏为培养范梈不另嫁。少聪颖,过目成诵,善诗能文,作文师宗颜延年、谢灵运。大德十一年(1307)作客京师,驰名于朝廷官吏之间,御史中丞董士选聘为家庭教师。由朝臣推荐为左卫教授,迁翰林院编修官。任满后,由御史台提升为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
在任时,不畏风寒瘴疠,巡历偏远地区,兴学教民,审理冤错积案,有政声。并用自己的文笔,为百姓疾苦鼓与呼,如福建文绣局常借给皇上绣衣袍为名,无偿征集老百姓家的女子当绣花工,他写了一首诗揭露了这一现象,被拿去向上报告,最终取缔了文绣局。他自己则不谋私利,用粗茶疏食淡泊如水生活。
随后,又由御史台提升为福建闽海道知事。在外做官不能侍奉年老多病的母亲,他多次上书朝廷请辞回家,没有得到批准。他对母亲十分孝顺,在外做官却无法侍奉她,这让他深感悲痛。当天历二年(1329),他的母亲病亡,他抑郁成疾,在次年的10月病逝于清江,与其母同葬。
吴澄撰写碑文,把他比作东汉时的梁鸿、张衡、赵壹、郦炎等一批正直的君子。他的散文学秦汉,其诗好为歌行古体,但多趣而高妙。他的一些作品涉及社会现实,如《闽州歌》描写了民间疾苦,《社日》也写了社会习俗。在风格上比较多样,而以冲淡闲远为时人所称道。
他有一些句子,如“雨止修竹闲,流莺夜深至”,这使得他非常得意,也得到吴师道、陈旅等人的称赏。他有些诗,如《看东亭新笋》,写得自然而有新意。他有一些作品如“如唐临晋帖”、“秋空行云晴雷卷雨”等表达了他的才华和情感。但也有的人认为他的诗“纵横变化出入无联”,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他的评价,他是一位正直且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对社会有着积极影响。
范梈还有一个著名的作品《掘冢歌》,通过描述旧冢被掘、新冢建设的情景来抒发对生命短暂和代替无常的心情。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易逝和变迁不可避免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一种反思。此外,还有一首《王氏能远楼》的绝句,“游莫羡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这两首绝句都表现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内心世界深邃的情感丰富性。
总结来说,即便是在复杂的人生道路中,也要保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而范梈就是这样一种人物,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论是在仕途上的职务还是在文学创作中的追求,都保持着一贯之志,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关于生活意义和人生的哲学思考。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记住他,并将他作为一个时代典型的人物形象留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