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是众所周知的,近百年来,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集健身、娱身、寿身、医身和防身于一体的运动。通过放慢练拳速度、降低难度与强度,以及强调架式高低与运动量大小等方式,可因人而异地进行调整。尽管如此,太极拳依然保持着五大功能:健身(身体锻炼)、娱身(心灵愉悦)、寿身(延缓衰老)、医身(治疗疾病)及防身(预防疾病)。
"练拳炼人,拳练一生。” 这句谚语表明了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外在身体上的锻炼,更是一种内在意志力的培养过程。它要求我们将内外兼修,将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纳入到练习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外练筋骨皮毛,内练一口气。”
理论上,每天都应该坚持练习太极拳,无论是在冬季三九还是夏季三伏,都要终年不辍地坚持下去。这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对意志力的磨砺和考验,也是对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的一次全面的检验。
凡是武德、武风、心地以及涵养,这些都是内在修为的范畴。这正是“练拳炼人”这一理念的核心所在。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长期实践中的“慢中求功”、“心平气和”、“全神贯注”,不断磨砺出日常生活中的从容不迫,不急不躁,以及诚待他人毅治技巧的心态,从而使自己更加具有宽广的心胸,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处世态度。
所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也需要百折千转才能够成就。这对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古代医学经典如《黄帝内经》便指出调摄精神对于增进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太极拳深刻理解这一点,因此它强调的是心静气顺,精神集中,如清代王宗岳《十三势歌》所说:“静中触动动犹静,” “气遍身上躯无稍滞,” “刻刻留心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这正是为了让人们在忙碌之余找到恬愉宁静时光,从而减少不良刺激,对抗七情伤害,以达到延年益寿之效。
总之,在现代社会中,即便没有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或医疗体育,但通过合理运用太极作为辅助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提升自身抵抗力,与疾病作斗争。不过,这一切都必须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而不是盲目追求短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