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鄤——明朝进士郑振先之子,乃一介书生,以孝闻于乡里。其父郑太公有妾颇得宠遇,而母夫人则因妒忌心重,素信二氏之教,太公遂借扶乩之术,为神言责数其母,并命以杖罚之。年少的鄤不仅叩头涕泣请代替母亲,还愿意用生命赎罪。后来,他虽考取功名,但屡次直言敢谏,被温体仁所猜忌,最终遭诬陷,其弟四将军亦受贿证实了此事,导致鄤被处死。
刘宗周、黄道周等人上疏力求救赦,但最终未能挽回他的命运。此事在当地广为传颂。当时顾亭林在诗中形容他为“宵人”,并深信许曦是义侠,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这件事的不同看法。而王世德《崇祯遗录》中记载了更多细节:内阁中书许曦弹劾郑鄤杖母奸妹一案,该案经过三法司和锦衣卫会审,最终揭露了真相,即鄤确实杖打了自己的母亲,而妹妹始终否认。黄道周极力为 鄤辩护,但后来才知道自己被愚弄。在这个过程中,郑家的乳媪伪装成母亲,与 鄤关系密切,使得黄道周深信不疑,从而误导了一方。
这段历史展现出了一个复杂的家族纠葛,以及一个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以及如何因为个人立场和偏见而影响到整个家族乃至社会的评价。这也是对历史人物及其行为的一种重新审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事件背后的复杂性和多维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