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怀仁,一个在黄梅戏领域有着卓越贡献的艺术家,她的道路起步于1950年的安徽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科,那里她接受了严格的表演训练。1958年,当梅兰芳来到安徽与观众见面时,孙怀仁不仅被她的《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深深吸引,而且还得到了梅兰芳亲自指导化妆和挑花线动作的宝贵机会,这一经历对她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忘的心灵洗礼。在进入黄梅剧团后,孙怀仁扮演了从花旦到娃娃生的多种角色,其中尤其是在与严凤英、王少舫等大师共事中,她汲取到了丰富的经验。
1980年,孙怀仁决定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因此选择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进修。在那里,她系统地学习世界各流派的戏曲理论,并且积极参与自编、自导、自演项目,与同学们互相学习交流。她的一些作品,如《龙女》、《风尘女画家》和《无事生非》,成为了后世所称颂的人物形象塑造典范。而作为一位曾经是表演出身的人物管理者,孙怀仁在导演过程中特别注重如何帮助演员找到最适合他们角色的表现方式,从而成为了一位既能理解演员需求又能提供必要支持的导 演。
尽管退休之后,但孙怀仁并没有停止思考如何推动黄梅戏艺术向前发展。她坚信要想让黄梅戏继续受到欢迎,就必须始终牢记观众心声,让观众能够轻松地走进剧场,在舒适的地方坐下,并因喜爱而回头。此外,她也认为创新是必然需要探索的手段,但不能以此牺牲掉黄梅戏原有的精髓。站在历史交汇点上看待 黄梅戲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孙怀仁就像是承接前人的遗志,又如启航新时代的人才。她的足迹遍布从严凤英、王少舫学艺开始,再到为马兰、小美花等人指引方向,每一步都留下了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