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怀仁,一个在1950年考入安徽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科的年轻人,从表演的世界中开始了她的严格训练之路。1958年的那场梅兰芳来访,特别是她主演的黄梅戏《打焦赞》,让孙怀仁对杨排风这一角度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梅兰芳不仅给予她高度评价,还亲自指导她化妆、挑花线,这些经历在孙怀仁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痕迹。她在黄梅剧团中的角色扮演多样,从花旦到刀马旦,再到彩旦和老旦,她甚至尝试过娃娃生的角色。在与严凤英、王少舫等大师合作时,她通过观摩学习,得益匪浅。
1980年,孙怀仁踏上了成为一名导演者的道路,在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进修。在那里,她系统地学习了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戏曲理论,并且不断地进行自我创作和实验。她与同学们互相交流学习,一起探索新思路。一年后回到剧团后,便带领团队赴港进行巡回表演,同时又策划了一系列节目,其中包括《龙女》、《风尘女画家》以及《无事生非》这三部作品,它们被誉为“马兰三部曲”,实际上也体现了孙怀仁作为导员所贡献的心血。这段经历使得孙怀仁成为一位既懂得如何塑造人物,又能帮助其他艺术家提升自己表现力的导员。
退休后的日子里,尽管身处静谧,但她的思想依然围绕着黄梅戏艺术展开。对于如何将黄梅戏推向更广泛的人群而言,她坚信要始终记住观众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剧情,让他们沉浸其中。而创新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不论是跟随前辈学艺,或是在晚年的工作中,为新一代提供舞台空间,孙怀仁都以其独特见解,不断促进黄梅戏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