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皮肤科研究所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吴晨,回顾援鄂抗疫岁月:65天的磨难与荣耀。从武汉检测工作36天、待命15天、返京隔离14天,整整65天后,吴晨告别“吴队”的身份,回到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的岗位。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移动P3检测队队长,她带领25名队员在武汉进行核酸检测,每日嘱咐防护服穿戴“慢一点仔细一点”,每晚接送队员消毒至深夜。
这段经历不仅是对她个人成长的一大考验,也是对整个团队默契合作的一次检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面对实验室建设、人员调配还是高通量检测的压力,都让她体会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责任与使命。而那份来自于后方搜集物资的紧张,以及传到前线的担忧,更是在她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对吴晨来说,是这段经历最为珍贵的纪念,而非仅是一枚表彰。这背后的意义,是关于个体与集体之间共同奋斗所展现出的力量;也是关于每位参与者的无私奉献所铭记的心路历程。火线组建,一场战斗始终伴随着他们,不分昼夜地推进着科学探索和生命救赎。
尽管在13年的科研生涯中,她一直专注于肿瘤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但即便如此,在武汉一战仍旧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在2月4日清晨,当中国医学科学院决定将P3车开往武汉增援时,她及时应召,与同伴们一起克服了异地作战带来的种种困难——包括恶劣环境、高风险、高压力以及物资短缺等问题。
2月7日,当东西湖方舱医院收治第一名患者时,他们已经准备就绪并开始顺利开展核酸检测工作。这项任务涉及样本运输、数据录入以及反应灵敏度控制等多个环节。她身为北京协和医学院骨干之一,有过前往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经验,这次更是将这些技能应用到了实际操作之中。
在东西湖方舱医院共计收治1760名患者期间,他们保持99%以上的检测率,为此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当3月7日深夜里,“病员清零”消息传来时,她感慨万千,因为这一切都源自他们坚守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同时也因为没有发生任何感染事件,这对于保障安全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安慰。
然而,即便完成了一系列艰巨任务,在她们离开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目标要达成——确保所有成员至少进行过四次核酸检测,并且均呈阴性。这对于保证全体健康而言,是一种胜利,也是他们心中的最大满足点。此外,那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民,不断给予支持,让这一切成为可能,这一切都是她永远不会忘怀的事实证明:
“出发的时候,我们说的是‘加油’;离开的时候,我们说的是‘感谢’。”这样的情感交流,将永远烙印在她的心间,就像那份被称赞为英雄城市般敬仰的情谊一样不可磨灭。当那个封闭又充满挑战的地方渐渐走向历史,只剩下那些鲜活记忆,那份曾经相互依存的情谊也随之延续至今,如同时间流转,却从未停止过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