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周少奇中国教育科研网揭秘微生物克星水污染的故事

0

我突破了生物脱氮研究的国际难题,推动了城市污水、炼油废水、垃圾渗滤液和农村污水等领域的新技术应用。微生物催生了奇妙反应,我则从中解锁了治理水污染的密码。在2019年贵州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荣获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20多年的科研成果。我是一名跨学科背景的科学家,曾在化工机械、工程力学、发酵工程和生物化工等专业之间横向迁移,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背景。我专注于环境工程,并在香港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在那儿我学习环境污染与治理,从未涉足过环境专业,但很快就入门。

早期,我注意到了工业化进程导致的严重环境问题,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引起的城市污水排放量增加,但传统工艺同步脱氮除磷效率低下。面对这一挑战,我提出了跨学科解决方案,将之前所学应用到环境工程上,以微生物为基础寻找氮磷克星。这一思路让我灵光一闪,因为微生物可以以有机物质作为营养源繁殖,而不需要化学药剂。

我的“硝反硝”反应被认为是厌氧氨氧化反应的一种形式,这是我无意间发现并提出理论的一个结果。此后10年里,我不断研究,最终解决了国际上120余年难题,为环保提供了一系列电子计量方程和模型。

尽管我的工作超前且遇到了困难,但我从未退缩。我主动与设计院和企业合作,将理论转变为实用技术,并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及环保效果。通过科技创新链条打通,我们实现了一次全面的科技创新的成功案例,即将理论转换为实际应用,不仅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还能体现其价值。

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我认为,服务社会意味着要走出书斋实验室,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贵州省任职期间,我参与推广示范和产业化应用,以及西部农村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创新方案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对西部地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在威宁草海保护项目中,我们实施创新方案促进周边设施建设,使得这片高原湖泊再次恢复生机。这一切都证明,只有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张楠 何星辉)

标签: 商朝军事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