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袆,出身书香门第,其祖先自十二世族祖王固开始,便以道学(理学)为传家之宝。直至其祖父王炎泽时,又得朱熹的道学之传。朱熹在宋室南渡后,与金华吕祖谦并起,为当时大儒。朱熹的道学,通过黄榦、徐侨等人传至婺州(今浙江金华),成为婺州一带流行的朱子学。
王袆本人,受师黄溍影响深远,在经史百家无所不究,并撰写了大量笔记。在青岩山居中,他继承了吕祖谦未竟之志,续编《大事记》至宋德佑二年止。又删繁存简成《丛录》,论述诸子百家的渊源流注,为后世称道。
此外,王袆还撰写了《卮言》,每段寥寥数语,却对治国安邦、处身涉世有着深刻洞察力。这部作品被视为至理名言,对后来的读者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元顺帝至正十八年(1359),朱元璋征聘王袆,以其才华横溢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他任命为中书分省掾吏,让他参与政务决策。此举显示出朱元璋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对文化与教育的重视。在这之前,尽管战乱四起,但人们仍然能够从事文学创作和思想探讨,这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与坚韧不拔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