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第一次北伐时驻军灞上,一个衣衫褴褛的读书人来到军营前求见。桓温接见后,发现这位名叫王猛的人学识渊博,但他的行为却让桓温感到困惑——在谈论天下大事时,他竟然不自觉地扪虱子。
桓温请王猛分析当时的南北形势,王猛详尽而精辟地回答了他。然而,在此过程中,王猛继续扪虱子,这让旁边的士兵几乎笑出声,但他毫不介意。
桓温问及为什么豪杰不来找他,与其说是因为他的战略布局太过复杂,不急于攻下长安,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他的真正意图。这个问题正好触动了桓温的心结,他之所以驻军灞上,是想在东晋朝廷树立威信,同时保存实力。
虽然没有直接回应,但桓温看出了王猛的一片忠诚和卓越才能。在撤退关中的时候,他邀请王猛南下,并给予了高官职位。但是,面对东晋内部矛盾重重的局面,王猛选择返回华阴山隐居。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偶然机会将他带入前秦皇帝苻坚麾下。当两人相遇,他们就像刘备与诸葛亮一样投缘。苻坚即位后,将王猛提拔为得力大臣,让他辅佐治理国家。在短短一年内,被提升五次,其权力无人能敌。而年仅三十六岁、身份汉族的 王猛成为了氐族老臣们心中的最大威胁之一。
一次争论导致氐族大臣樊世被处死,从此氐族官员再也不敢轻视汉族人的名字。此后的几十天里,长安城中权门豪强、皇亲国戚纷纷落网或被判刑或免官,大震朝野。这场整顿使得法制渐行渐远,对国家稳定有极大的积极作用,使苻坚深感欣慰地说:“我才明白国家需要法制。”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治理,由于失去了主导力量和策划人才,如今那曾经一统黄河流域地区的大秦帝国已经逐渐走向衰败,最终在公元386年解体。不过,即便如此,那个摸虱子的读书人仍旧留给我们宝贵的一课:忠诚、智慧以及正确处理国内外关系对于一个强盛帝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