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南京皮肤科研究所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并行承父业传家风记荣誉研究员陈受宜的双重荣耀

0

初见陈受宜,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敬意。她的银发微卷,身着得体的格子连衣裙,她的精神矍铄,让人难以将眼前这位学者与传统印象中的80岁老人联系起来。这位“80后”的她,从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便踏入了科研的殿堂。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公共卫生研究所做访问学者的经历,为她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六十年的辛勤耕耘,不仅收获了荣誉——1990年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被国家教委和劳动人事部表彰为归国有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2015、2017和2018年入选全球动植物学高被引科学家——更在爱国奉献上留下了深刻烙印。她的父亲陈世骧,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昆虫学家、进化分类学家,1955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在进化生物学及昆虫分类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母亲谢蕴贞则是教育家的楷模,她对孩子们说:“权力和责任是连在一起的,而责任必须摆在第一位。”

1989年,陈受宜被调至遗传所任副所长,这对于一个一直致力于科研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她牢记父母的话,“要爱国,要始终记住自己是中国人,无论身处何地,都不能给祖国丢脸。”因此,在美国访学期间,她谨慎而勤奋地工作,以此赢得国际同行的尊重。

她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前行,将他们教会如何执着坚守,并鼓励他们找准人生坐标。“学习首先要学会做人。”每当学生出国深造时,她都会强烈劝告:“出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你们无论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

通过言传身教,陈受宜将实事求是作风传承给学生,没有慵懒松散,只有勤奋求实。在她的课题组里,每个学生都能主动融入科研氛围,在感兴趣方向勇往直前。

作为常务副所长时期,她从未争取过个人福利,而总是在需要的时候分配给他人。40多年的骑自行车上下班,一直没有变。她认为,上下班是私事,而车辆属于公物,不应该用公物办私事。不占公家的便宜,不搞特殊化,这样的生活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那些看似小的事情,但却始终如一地存在于她生活中的行为,如拜访全所研究员请教提升研究所实力的“良方”,坚持重大决策广泛征求意见,这些让周围的人感动不已。而现在,即使80岁高龄的她依然没有停止探索,也没有停止为国家作出贡献。她希望年轻人们不要太注重眼前的成果,要瞄准科学上的难题真正潜心攻克,为国家尽力。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