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网:五四青年奖章得主吴晨,回忆在武汉抗疫的岁月——从“吴队”到协和医学院教授,65天的历程与感悟。记者深入了解了她作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移动P3检测队队长,在武汉执行核酸检测任务的情形,她不仅展现了专业能力,还体现了坚守科学原则、维护团队安全的精神。在这段特殊时期,她带领25名队员连续工作36天,后来又有15天待命时间,再加上14天返京隔离,最终整整65天后,她结束了作为“吴队”的身份,重拾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的生活。
回想起那段经历,每个细节都刻骨铭心,如嘱咐每位队员穿防护服时要“慢一点仔细一点”,晚间开车接送他们进行酒精消毒,以及起初面临短缺和磨合的问题、高通量压力的挑战,以及随后的默契运转。她说:“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段不平凡经历。”而那枚中国五四青年奖章,对她来说,是这次经历的纪念,也是抗疫的一份荣誉——既有前线也有一半,有她的一半,就有每位移动P3检测队成员的一半。
火线组队战斗始终,吴晨在科研一线已有13年经验,但武汉一战仍是前所未有的考验。当2月4日清晨,一支由北京协和医学院组成的P3级实验室被紧急派往武汉增援检测力量时,她即刻行动起来。尽管面对现场环境恶劣、人员少、物资紧缺的情况,但不到72小时,这个实验室就在武汉就绪。2月7日,当东西湖方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时,他们已经准备好进行检测。
整个核酸检测过程包括样本运输、数据录入以及反应灵敏度控制等多个环节。这些都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最优秀骨干中的骨干们熟悉的事务,其中不乏曾参与非洲抗击埃博拉病毒的人才。当他们抵达武汉后,他们迅速建立实验室布局、调配人员安排、新建流程指南及规章制度,并强化防护细节。
东西湖方舱医院是首批规模最大方舱医院,有1461张床位,从收治患者到休舱共计1760名患者。而他们全程参与这一场持续数月之久的战斗,为2278例样本提供了高质量服务,其检测率始终保持99%以上。“病员清零,我们将休息并待命!”3月7日深夜,吴晨发布此信息,那是一种庆祝与期待的心情。
打胜仗零感染,“报名去一线很多人踊跃,但这不是只靠勇敢。我们要职业化。”在实际行动中,不是生死大问题阻挡,而是如进方舱取样路线那样复杂的事情让她几晚没睡好。这65天给她的思考远超预期。一流科学家做统筹协调,而非纯技术性工作;肿瘤遗传学专家直面传染病,这些矛盾不断发生选择也是如此。
尊重客观规律严守生物安全要求,全流程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及管理办法,以确保安全高效完成工作。“保护我们的安全是我最大的责任,”她强调,“零感染是我心里绷得最紧的一个点。”
接受采访时,她反复强调医学教育中应对传染病防护意识与生物安全教育重要性。她认为传染病知识应该贯穿医学工作者职业生涯始终,因此应加强教学。此外,即使隔离结束所有人员至少进行过4次核酸测试均为阴性,无一人感染,让这个结果成为她们共同努力最看重的心得之一。
从出发致敬到离开告别,“出发的时候大家说‘加油’‘英雄城市’去帮助它。那时候离开的时候,我们都说‘谢谢你’‘英雄城市’确实很英勇。”现在,16家轻症新冠肺炎患者治疗的大型方舱医院正在逐步撤销,但对于吴晨来说,这一页历史不会轻易翻过去,因为这里存储着彼此相互依托生命无价的记忆,也会继续践行以科学济人的协和精神。在4月10日结束作为“吴队”的最后一站,当地组织了一场纪念活动,上映的是一个视频记录,该视频引发泪水爆发,与剪辑者的留言一样,是对彼此之间无尽感激与难舍的情感表达。而在视频末尾,由于离开当地时用过的话语:“我们来自中国医学科院移动P3检查团,现在成立第65天,我代表我们全体成员向祖国致以问候愿景繁荣昌盛愿国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