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周少奇小学教科研工作计划中的水污染克星探索

0

我突破了生物脱氮研究的国际难题,推动了城市污水、炼油废水、垃圾渗滤液和农村污水等领域的新技术应用。微生物催生了奇妙反应,我则从中解锁了治理水污染的密码。在2019年贵州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荣获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20多年的科研成果。我是一名跨学科背景的科学家,曾在化工机械、工程力学、发酵工程和生物化工等专业之间横向迁移,为我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创新思维。

我的研究方向转向环境工程后,我在香港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在导师方汉平教授指导下,从环境污染与治理开始学习,一边看教材一边做实验,很快就进入了这个领域。我注意到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城市污水排放量激增,但传统工艺同步脱氮除磷效率低下。有没有可能另辟蹊径?这时,跨学科研究启示我灵感。

通过脱氮微生物,我发现了一种神奇作用,可以处理高氨氮垃圾渗滤液。这让我想到,将之前所学的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工程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一条路径。我坚信,将前面的知识融入环境保护中,就能找到突破点。

我的跨学科背景为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优势。在百余年的科技高峰上,我不畏艰难终于打通了一条创新之路。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重视创新链条和生态原因所在。我认为,“技术创新链”或“链式科技创新”包括理论创新的发展、原理创新的探索、工艺改进、新设备研制、新装备开发以及产业示范与社会化应用。只有将这些环节连接起来,便可实现真正实用化。

作为一个实用主义者,我相信,只有那些能够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业才是最具生命力的。而要服务社会,就必须勇敢地走出书斋和实验室,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贵州省工作期间,我踏遍85个县市区,在推广新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对于西部地区60多年来一直困扰农村污水处理的问题,我提出了一项重要解决方案,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支持,最终为西部农村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最后,在贵州实施的大生态战略行动中,我们一起拯救威宁草海,使其重新焕发青春。此举不仅擦亮了这颗高原明珠,也展示了截断污染源净化湖泊工作功不可没。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调整策略,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山川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念,是我们每个参与者共同承担责任和使命的一部分。(张楠、何星辉)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