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反复提及的郑玉1298至1358年间活跃的历史人物与2021年袁姓稀少独特名字女孩相比其名声显得更加

0

郑玉的传奇生平

郑玉,字子美,以徽州歙县郑村为家乡,是元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学者和文学家。他的生卒年份是1298至1358年,他在惠宗至正十八年的岁月里离世,享年六十一岁。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聪明才智,对书本充满了热爱;长大后,他博览群书,对六经尤其有深入研究。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且门下弟子众多,被尊称为“师山先生”,并且他创办了一所书院——师山书院。在他的生活中,有一段时间他选择隐居于东南神山上的覆船山(主峰搁船尖),在那里建造了一座草堂,隐居了十余年。

直到至正间,他被征召担任翰林待制、奏议大夫职务,但他因疾病而辞去官职,从此日以继夜地致力于著述工作。当明军到来时,他宁愿自杀也不愿投降,最终用自己的生命表达了对知识和学问的坚持与忠诚。他留下的作品包括《师山文集》八卷、《遗文》五卷,以及周易纂注、春秋经传阙疑等,这些都被收入《四库总目》,流传给后世。

他的敏锐洞察力和对学习的热爱,使得他的门人受业的人数超过了能容纳之处,因此不得不建立师山书院来容纳他们。而对于文章创作,他并不追求雕刻般精细,而是追求高尚,如同虞、揭、欧阳诸公那样。在至正十四年,他被授予翰林待制,并赐予上尊名币,但他仍然辞谢,不肯接受。到了至正十七年,当明太祖下令征讨徽州时,守将要命他出行,但郑玉坚决拒绝,说自己不是为了仕途两姓而活,所以北向再拜,然后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诗歌中,有一次他写道:“何时四海收兵甲,还向师山理旧书。”这一切都证明了他的学者身份,也让人们称呼他为“师山先生”。同郡中的程以文曾评价过他的文章说:“制行高见道明”,因此 郑玉能够独树一帜,在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标签: 商朝贸易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