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慧珠,蒙族女,京剧旦角,是言菊朋之女。言菊朋曾是蒙藏院的小京官,他对京剧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不愿让女儿学戏,所以言慧珠从小接受的是正规教育,在京城名校春明女中求学。然而,自幼能歌善舞的她边学习边接触戏曲艺术,最终决定依附梨园。7岁开始跟程玉菁、赵绮霞学习程派青衣,12岁后又向朱桂芳、阎岚秋学习梅派武旦,并在小票友的帮助下在舞台上尝试表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父亲终于放弃了最初的反对态度,让她放弃学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戏曲艺术中。在1935年初次登台时,她就以《扈家庄》震惊观众。此后,她随父所组成的言家班春元社,一路走南闯北,在各大城市展现自己的才华。她以艳丽的容貌、亭亭玉立的形象,以及清亮圆润的声音和文武兼备的情感表达,不仅能够演出经典角色,还能精通梅、程派唱工戏和繁重武旦戏,使得她的号召力逐渐超越了她的父亲。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言慧珠决定深入研究梅派艺术。她拜师徐兰沅,并在40年代初期技艺日益成熟。在抗战期间,由于梅兰芳息影,她获得了展示自己技术水平的大好机会。而战争胜利之后,当梅兰芳再次回到舞台时,每当演出时,言慧珠都会坐在前排仔细观摩并记录下来,以便不断进步。1946年,她自组了自己的剧团,并前往全国各地进行演出。
除了传统京剧外,语言还涉足话剧和电影,如主演《万古流芳》、《杨贵妃》,都获得了极高的人气。她结合昆曲与武戏特长,将《木兰从军》、《天女散花》等作品进行创新的改编,使得她成为继承和开拓梅派表演领域的一位重要人物之一。在60年代初期,她进入了职业生涯中的黄金时代,对传统经典如《霸王别姬》的重新诠释被广泛认可为继承人后的最佳版本之一。
尽管如此,一场文化大革命夺走了她的生命。当1966年的批斗活动结束后,她选择用最完美的手法结束自己的生命,只留下了一副挽联:“惊变埋玉”,“洛水神悲生死恨”。这副挽联由许姬传撰写,被报刊广泛转载,以纪念这位杰出的女性艺术家的遗产。这段历史上的浩劫也使得她的名字至今仍然被人们怀念,而她的代表作,如《西施》、《太真外传》等,则继续激励着新一代京剧爱好者们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