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有一个人曾熟练使用敌后游击战术,打得当时的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点脾气没有,他就是明末抗清名将——毛文龙。毛文龙1576年出生在杭州,其父母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少时的毛文龙很聪明,但不喜欢读四书五经,却喜欢读兵法,还经常舞刀弄枪。后来他舅舅沈光祚将他举荐到明朝著名将领李成梁的账下,从此,一代大将毛文龙,便在辽东一带展开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毛文龙一生历仕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而在天启年间,毛文龙开始受到重用,其军事才能也开始慢慢得到展现。1621年,正在练兵的游击毛文龙就受辽东巡抚王化贞的派遣深入敌后,联络辽民,以牵制和分散后金的兵力。当时,他仅率家丁、军士二百余人前往敌后。毛文龙就是用这个班底在敌后策动了声势浩大、风起云涌的反抗运动,被后金视作心腹大患,他所创建的东江镇巍然屹立于敌后,成了牵制后金远途作战的一颗钉子,长期制约着后金南侵的步伐。
但当时的明朝朝政,大权旁落,大臣争斗不休。大敌当前,却让一个医术高超却无谋略的大臣王化贞担任主帅。在广宁之战中遭遇惨败,使得辽西之地尽失,而后的海关危机迫使努尔哈赤转而对付这位顽强抵抗者——毛文龙。
然而,在努尔哈赤攻宁远之际,当他最想除掉这个麻烦源头的时候,那个神出鬼没的小小游击队长却趁机袭击永宁,并且一次又一次地从侧面攻击,将他的部队疲惫至极。他利用皮岛作为抗金根据地,不断骚扰并威胁到了努尔哈赤的大本营,这让那个有意图征服整个中国的心太平帝汗感到非常恼怒。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由最初只有两百随从发展到数万人的群众武装队伍,其中还包括未来会成为叱咤风云人物如吴三桂等人的提拔对象。这支由普通农民组成的人民武装,不仅能够有效牵制住努尔哈赤手下的铁骑,更通过“煽惑”和刺激其他城池与军民投降给了明朝这一巨大的心理优势,使得很多原本归顺于清家的地区再次倒向反方向。
正是由于这些持续不断且高效率的地形操作以及人民力量协同作用,让那个试图统治全中国的人物对于一个简单小人物——即便是如此卓越无匹的一代英雄——竟然产生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恐惧感,最终导致他们始终未能踏入山海关一步。而那些被称为“奸叛”的行动,只不过是对那位被誉为“鼻祖”的游击战术者的致敬罢了。